摘要 目的 研究加味二仙汤治疗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于20196月-20201月来我院就诊的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例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36例;试验组(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加味二仙汤治疗)36例。结果 经30天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有下降趋势,且加味二仙汤治疗组下降趋势更加明显;两组24小时尿蛋白(hupq)、血肌酐值(Scr)、血尿素氮(BUN)数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明显;加味二仙汤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有效率66.67%。结论 临床证据表明加味二仙汤对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效果乐观。 304am永利集团键词 加味二仙汤;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价值分析 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为肾内科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西医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为主要临床表现,中医以腰痛腰酸、疲倦乏力、水肿纳呆为主要症状,起病方式复杂、病情虽进展缓慢但病程较长且迁延不愈。现如今针对脾肾气虚型慢性肾炎在临床治疗中尚无特效治疗手段,本文在临床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加味二仙汤进行治疗,探究加味二仙汤对慢性肾炎的效果,试验如下文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来我院肾内科进行诊疗的脾肾气虚型慢性肾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对照组男:女=18:18,其平均龄为(47.33±10.21)岁,平均病程(34天-2),试验组男:女=19:17,其平均龄为(44.24±9.83)岁,平均病程(41天-2),经对比,两组患者性别、病程、龄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即具有可比性,本次试验已经获得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相同的常规护理,包括饮食管理、康复治疗等。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降压降蛋白尿保护肾脏药:缬沙坦胶囊(生产厂家:华润赛科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30638),温水送服每日1次、每次80mg/粒;改善肾脏循环药:阿魏酸哌嗪片(生产厂家:康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1760),温水送服每日3次、每次3片,持续治疗30天。 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二仙汤(中药组分:黄芪30g、芡实30g、白茅根30g、金樱子25g、淮山药25g、黄精25g、丹参20g、生地20g、玉米须20g、仙灵脾10g、五味子10g,一天一剂分为早晚2次,治疗持续30天。 1.3观察指标与标准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体征变化,记录并填写中医症候积分观察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Scr)差值、尿素氮(BUN)差值、24小时尿蛋白(24hupq)差值。 观察标准:治愈:经过上述30天临床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各项辅助检查均显示正常;显效:经上述30天临床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明显,肾功能基本恢复,24h尿蛋白(24hupq)减少量大于40%;有效:经上述30天临床治疗后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肾功能改善,24h 尿蛋白减少量(24hupq)小于40%;无效:经上述30天临床治疗后症状没有变化甚至病情加重。治疗有效率= (总例数-无效例数) /总例数×100%[3]。 1.4统计学指标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 ,x2 检验,P<0.05即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变化,经治疗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均有所减小,但试验组积分减少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下表1所示。 表1.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变化 组别 | 例数(n) | 治疗前 | 治疗后 | 差值 | 对照组 | 36 | 25.32±9.23 | 15.88±7.63 | 10.26±4.42 | 试验组 | 36 | 25.65±8.73 | 8.87±7.49 | 17.64±5.12 | P |
| >0.05 | <0.05 |
|
2.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Scr)差值、尿素氮(BUN)差值、24小时尿蛋白(24hupq)差值,对数据进行整理可见,干预后Scr、BUN、24hupq三项指标均有所下降,组间比较可知加味二仙汤治疗组三项指标下降更加明显。详细数据见下表2所示。 表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Scr)、尿素氮(BUN)、24小时尿蛋白(24hupq) 组别 (n=36) | 血肌酐(Scr) | 尿素氮(BUN) | 24小时尿蛋白(24hupq)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治疗前 | 治疗后 | 对照组 | 138.62±22.31 | 101.88±12.23 | 7.54±1.44 | 5.65±2.33 | 1.77±0.31 | 1.40±0.19 | 试验组 | 135.54±23.54 | 90.48±11.73 | 7.31±1.04 | 6.88±2.65 | 1.82±0.14 | 0.91±0.20 | P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2.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效果 对两组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进行观察记录,加味二仙汤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有效率66.67%(P<0.05) ,具体数据见表3详述。 表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效果数据对比[n(%)] 组别 | 例数(n) | 治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对照组 | 36 | 10(27.78%) | 11(30.56%) | 3(8.33%) | 12(33.33%) | 24(66.67%) | 试验组 | 36 | 13(36.11%) | 15(41.67%) | 5(13.89%) | 3(8.33%) | 33(91.67%) | x2 |
|
|
|
|
| 6.309 | P |
|
|
|
|
| 0.035 |
3讨论 目前尚无资料对慢性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有十分明确的阐述,大多数医学家更倾向于认为此病或与血清中VEGF、HGF因子增多及免疫机制紊乱有304am永利集团。临床尚未有治疗此类疾病的特效药,主要针对其血尿、蛋白尿、高血压、水肿等临床表现进行针对性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被中医规划为“水肿、慢肾风、腰痛”等范畴,发病原因感受外邪、先天之本不足, 外邪入侵机体,导致气机失调,先天之本不足导致阴阳失调,终导致肾气虚衰属于标实本虚之症。中医又将慢性肾小球肾炎详细划分为五种类型(脾肾气虚型慢性肾炎、肺肾气虚型慢性肾炎、气阴两虚型慢性肾炎、肝肾阴虚型慢性肾炎、脾肾阳虚型慢性肾炎),其中以本文所研究的脾肾气虚型最为多见。所谓脾肾气虚即脾肾脏器亏损:脾气虚导致精气疏松不足;肾气虚导致精气不能稳固、气化不利。因此中医对于此类疾病的治疗首先考虑以补肾、健脾、活血化瘀、固表益气为治则,以补肾益脾、扶正固本。 加味二仙汤中药组分:黄芪30g、芡实30g、白茅根30g、金樱子25g、淮山药25g、黄精25g、丹参20g、生地20g、玉米须20g、仙灵脾10g、五味子10g。据古书《珍珠囊》记载“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需不足、益元气、壮脾 胃、去肌热、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托阴疽。现代中医证实黄芪不仅能补肾,还可以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血尿素氮、增加肾脏血流、降低肾微小血栓形成发生率,具有肾脏保护作用。丹参味甘,性平,具有补中益气、补血生津的作用,丹参中具有苍术内酯,从而可发挥抗炎的活性,同时丹参具有调节血压、抗氧化、增强机体免疫力、消除肾毛细血管血栓、降低血尿从而改善肾功能,同时还可以调节细胞能量代谢平衡。芡实、金樱子能够健脾补肾、消除尿蛋白的作用,仙灵脾、黄精均有益气补血、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功效,同时有改善脂肪代谢,加快清除体内超氧化物和细胞自由基作用等,黄精还有补脾气滋肾阴的功效。淮山药具有抗氧化作用和增强抗氧化酶活性的作用,同时具有增强免疫功能和抗肿瘤等作用,并能够促进肾功能的恢复、消除蛋白尿。白茅根具有缓和肾小球血管痉挛的作用,放松肾小球血管从而使血流量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尿量增多,伴随肾小球血管痉挛缓解,肾素分泌减少使血压恢复正常最终改善肾功能。生地有较好的抗炎作用亦能促进肾功能的恢复。 本文通过对我院肾内科就诊的72例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病例进行治疗,分两组分别行常规临床西医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加味二仙汤治疗(试验组)两组持续治疗30天,并记录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24小时尿蛋白(hupq)、血肌酐值(Scr)、血尿素氮(BUN)及治疗效果等指标,可知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均有所减小,但试验组积分减少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明显;干预后24小时尿蛋白(hupq)、血肌酐值(Scr)、血尿素氮(BUN)三项指标均有所下降,组间比较可知加味二仙汤治疗组三项指标下降更加明显;加味二仙汤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有效率66.67%。由此可知加味二仙汤对于脾肾气虚型慢性肾小球肾炎具有积极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